您的位置: 吃喝玩乐 >本文

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可持续发展在深圳

发布时间:2020-08-23 04:48:03   来源:深圳新闻网    作者: 福建省南安市  
导语: 本文是由的网友投稿,经过林智慧整容编辑发布关于"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可持续发展在深圳"的内容介绍

原标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可持续发展在深圳

自从2018年国务院批复深圳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来,深圳市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坚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并进,阶段性成果持续涌现,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行了有效实践与探索。

“六个全面”构建资源高效利用体系

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新格局

针对土地空间、能源、水资源等相对不足问题,深圳集成运用智慧国土、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资源回收等技术,提高资源高效利用能力和水平。

全面改革优化土地政策,坚持走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利用之路。据统计,深圳已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达5200万平方米,2019年整备土地近22平方公里,拆除消化违建超过2800万平方米。

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打造高品质的“绿色建筑之都”。深圳共有1200个建筑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绿色建筑面积达110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规模和密度位居全国前列,荣获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称号。

全面建设高品质绿色交通体系,打造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进入全球前十,公交机动化分担率达56.5%,在全球率先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居全球城市前列。

全面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万元GDP能耗、水耗达到全国最优水平。作为全国首个碳交易试点城市,碳排放市场配额累计总成交量5705万吨,总成交额13.58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全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建设“治水治城”相融合的海绵城市。全市已完工海绵城市项目1361项,海绵城市面积达180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19%。

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高标准建设“无废城市”,垃圾回收利用率超过30%,垃圾焚烧烟气排放标准优于欧盟标准。

“四个提升”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针对水污染、大气、海洋等生态环境问题,深圳集成应用污水处理、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修复等技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全市159个黑臭水体和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五大河流全面达标,310条河流水质全面提升,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提升大气质量优中更优,“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新推广纯电余泥渣土运输车超3200辆,淘汰老旧燃油车约7万辆,电厂排放水平达世界先进水平,船舶岸电使用率居全国首位。2019年PM2.5浓度降至24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

提升海洋环境管控能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全面加速。印发海洋环境保护规划,获批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立陆海联动污染治理机制。

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68%,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出台全国首个城市GEP核算技术规范,在全市推广城市GEP核算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

“四个持续”构建国际一流的医疗服务体系

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

针对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深圳加快发展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生物医药、中医药、互联网+医疗等技术,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持续实施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市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2019年市民健康素养达标水平为31.74%,提前达到2020年目标。

持续完善重点疾病防控体系,医疗卫生领域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心血管、肿瘤等疾病诊治能力跃居国内前列,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指标持续稳定在先进发达国家水平。

持续增加医疗卫生资源,全市三级医院和三甲医院分别增加到46家和18家,全市千人病床数、执业医师数分别达到3.96张和3.09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获批深圳首个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持续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率先探索“基层医疗集团”模式,罗湖医改、药品集团采购改革等经验在全国推广。

“五个推进”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针对社会治理难度增大、社会服务资源配置尚不均衡等问题,深圳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AI、5G、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全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推进基层治理能力走在前列,建成1050个党群服务中心,形成市、区、社区“1+10+N”体系。

推进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目前,深圳市社会服务类、文化、体育等各类社会专业组织约1.3万多家,注册志愿者约186万人,数量居全国前列。

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98%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94%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零跑动”,在智慧城市建设综合排名中位居全国第一。

推进安全监管全覆盖精准化,全市共组织检查企业超370万家,排查安全隐患约131万项。实现食品安全监管“一街一车一室一中心一基地”全覆盖,完成快检达160万批次。

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目前,深圳商事主体达320多万家,居全国城市之首,通过出台文件,积极引导企业将商业行为对标可持续发展目标。

“六个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

针对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不足的问题,深圳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常规布局创新载体,争当重大科技领域领跑者。

加快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出科技计划管理改革“22条”,推行“悬赏制”攻关、“赛马式”竞争、“揭榜制”奖励、“里程碑式”资助等新政策,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加快实施原始创新“补短板”计划,建立每年不低于30%的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长效机制,提升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能力。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支持“头部企业”在激光器、智能处理芯片、高端医疗仪器等技术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科研攻关。

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光明科学城规划建设全面提速,鹏城实验室和深圳湾实验室建设加快推进,2019年新获批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省实验室(深圳)、岭南现代农业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累计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各类创新载体总量突破2260个,建设基础研究机构12个、诺奖实验室11个。

加快优化双创体系,累计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193家、众创空间294家。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依托深圳国家高新区打造若干带动优势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5G、4K/8K、人工智能等技术示范应用。

“四个全力”营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氛围

建设国际人才高地

针对缺乏创新型人才、基础教育学位供需紧张等问题,深圳持续加大人才队伍建立力度,加大教育资源供给,激发创新创业人才活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中心和集聚高地。

全力构建多元化的卓越人才体系,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深圳全市累计认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总数达1.49万人,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家、工作站(分站)115家,引进全职院士46人,留学归国人才总数超过11万人。

全力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高等院校建设提速,职业教育成为全国样板。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27所、幼儿园56所,新增学位总计7万多个。

全力集聚海内外创新人才,以立法形式在全国首设人才日,全国首创企业家日,建成全国首个人才主题公园。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率先建立人才住房制度,营造宜居宜业发展环境。

全力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纵深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多元人才支撑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2020年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节点,深圳将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争当可持续发展先锋,加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以优异成绩向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本文网址:http://shenzhanco.com/news/6004.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乐活深圳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乐活深圳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网友评价

来自甘肃省合作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支持一下

9242

来自黑龙江省宁安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还不错哦

9242

来自安徽省宁国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太优秀了!很多观点都记下了

9242

来自湖南省湘潭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好棒!

9242

来自四川省乐山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厉害

9242